实验说明及指导书已上传在我的github上:https://github.com/Icarusintheworld/ComputerNework_guidebook.git
2017.4.19
一、实验的前期准备
1.小组成员提前阅读实验指导书当中的内容。熟悉实验操作步骤与操作环境。(注意到实验要求需要无线网卡,小组成员自带笔记本电脑。)
2.查阅相关资料。了解无线AP和无线接入的基础知识。
3.阅读实验参考资料提供的WLAN配置指导,实现了解一些配置命令的意义。
二、小组人员分工与任务安排
实验六共分为两个小实验,这两个小实验基本上内容相近,只是实验6.2当中的SSID被隐藏,在用笔记本连接的时候需要另外的添加操作。
实验6.1中,A负责打开控制台对无线AP进行配置,其余三人监督指导;同时B负责网线的连接,C负责没有无线网卡的PC的IP地址配置(注意需要卸载外网网卡),D负责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接入无线热点。
实验6.2中,D负责打开控制台对无线AP进行配置,其余三人监督指导并负责对没有无线网卡的PC的IP地址配置(注意需要卸载外网网卡);同时B负责网线的连接,D负责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接入无线热点。
测试是否能ping通。
三、实验过程与重难点分析
1)复位无线AP。这里由于实验指导书上错乱的排版和丢失的提示信息,我们不幸产生了误解。所以我们组在复位阶段的操作失误,直接影响了下面的配置过程,导致试验进度异常缓慢。
2)实验6.1的无线AP配置过程:
图中命令详解:
A)interface
WLAN-BSS11:进入WLAN-BSS接口视图;
B)authentication-method
open-system:是使能认证方式;
(注:这里的认证方式与安全性有关,缺省情况下,使用open-system认证方式。
需要注意的是:只有在使用WEP加密时才可选用shared-key认证机制,此时必须配置命令authentication-method shared-key.对于RSN和WPA,开放系统认证方式要求必须配置,共享密钥认证方式不作要求)
C)port link-type hybrid:端口混合模式;
(注:以太网端口有三种链路类型:access、trunk、hybird。
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,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;
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,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,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;
Hybrid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,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,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,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。
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在接收数据时,处理方法是一样的,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发送数据时:Hybrid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,而Trunk端口只允许缺省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。)
D)port hybrid vlan 1 untagged:允许VLAN1不打标签;
(注:VLAN标签:
VLAN标签用来指示VLAN的成员,它封装在能够穿越局域网的帧里。vlan标签主要是用于在跨交换机的vlan通信环境下正确识别vlan数据的。这些标签在数据包进入VLAN的某一个交换机端口的时候被加上,在从VLAN的另一个端口出去的时候被去除。根据VLAN的端口类型会决定是给帧加入还是去除标签。VLAN中的两类接口类型是指接入端口和骨干端口。)
E)interface WLAN-Radio 1/0/2:进入WLAN-Radio接口视图;
F)service-template 10 interface wlan-bss 10:将服务模板与无线接口进行绑定;
G)undo l2fw wlan-client-isolation enable:关闭二层用户隔离;
(注:默认情况下,Fat AP开启了二层隔离功能,无线客户端之间无法相互通信,可在全局模式下关闭此功能)
3)实验6.1的结果图展示:
(图说:笔记本Ping成功,上面的无法访问主机是因为无线接入需要一定的配置时间)
4)实验6.2的无线AP配置过程:
配置命令详细分析:
A)cipher-suite wep40(配置wep加密)
B)wep default-key 1 wep40 pass-phrase
simple 12345(wep40的简单密码为5位)
(注:配置WEP缺省密钥,详细的格式为:
wep default-key{ 1 | 2 | 3 | 4 } { wep40 | wep104
| wep128 } {pass-phrase | raw-key } [ cipher |
simple ] key)
C)wep key-id 1:配置密钥索引号;
(注:缺省情况下,密钥索引号为1。可选项为1-4)
实验6.2中遇到的问题:
老是报告template已经被使用等等错误信息,后来发现是开始reboot的设置问题。
四、实验&指导书当中的问题
1)指导书要保持前后的风格一致性,比如引起我们组普遍误解的这一段指导内容:
显然,前面跳出的提示信息均得到了指导书细心体贴的解释与介绍,偏偏只有最后一个关键步骤的提示信息“This command will reboot the device. Continue?[Y/N]”被忽略,而且指导数中4)n的信息及其干扰,虽然有我们自己粗心大意的问题,但是问题之普遍让我们不得不怀疑实验指导书是否也难逃其咎。
2)指导书当中的IP地址设置总是千篇一律定死的,这样实际上反而不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,总是弹出“您设置的IP地址与网络中的某台机器相冲突”这样的问题,建议多一些弹性。
3)指导书的层次感不分明。没有目录或者书签,跳转十分不方便,不容易使同学们掌握整个实验的思路和前后联系。
4)注意提示实验中的细节,例如禁用外网网卡、配置正确的网关等等,步骤虽然小,但是却是实验的成败关键。